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當天在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揭牌成立,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提供直接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個已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學裝置,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內的這些大科學裝置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同時需要高性能的數據管理和數據處理服務。為更好服務大灣區相關領域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工作,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依托中國散裂中子源建立大灣區分中心,推動和實現科學數據服務本地化。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主任陳剛表示,大灣區數據分中心一方面將加強能力建設,完善科學數據體系,提升服務能力,為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將開展與大灣區的科研機構、高校以及企業的技術合作,開展大數據管理、數據挖掘與應用、數據安全、計算技術等研究,促進數據科學技術和技術轉化、助力大灣區經濟發展。
陳剛介紹說,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擁有10多PB(1PB=100萬GB)存儲空間、數萬中央處理器(CPU)核計算能力、萬兆國際網絡鏈路和完善的信息化支撐系統,可提供資源整合、數據共享、數據資源和索引等服務,能有效支撐高能物理科研數據管理和共享需求。
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長陳延偉指出,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已完成的四輪運行中,三臺譜儀共完成超300多項用戶課題,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全面支撐了散裂中子源科學研究項目的數據服務,為材料科學、化學化工、資源環境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作出重要貢獻。他透露,目前中科院高能所正在建設合作譜儀,并向國家申請二期工程建設,未來還將建設南方光源,國家高能物理數據中心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由科技部支持、依托中科院高能所建設運行,目前的存儲系統包括19PB磁盤存儲容量和5PB磁帶存儲容量,至2020年,共存儲有16PB科學數據,為中外大學及科研機構數千個用戶提供數據服務。2019年6月,該中心位列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優化調整名單,成為名單上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之一。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面向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等在內的中外多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需求,為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以及跨學科交叉應用提供開放共享服務。同時,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與一批國際高能物理數據中心及計算中心建立合作,共同為中國、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高能物理實驗提供數據服務。(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