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和改名 難一勞永逸
一紙*嚴限薪令給中國職業足球的“金元時代”畫上句號,來自外界的反饋聲并不是清一色的認可。無他,因為讓中國職業足球聯賽乃至中國足球健康發展并不能僅憑“限薪令”,也不是俱樂部改了中性名稱就能一勞永逸。
誰也無法否認“金元時代”給中國足球帶來的沖擊。過去10年,中超球隊雖然在亞冠賽場上取得過榮光,但國內足球市場的虛火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國字號球隊戰績不佳更是令“擠掉泡沫”的呼聲不絕于耳。十年“金元時代”是一幅長畫軸,讓經歷者與旁觀者看盡中國足球的眾生百態。
中超曾經的繁榮并沒有惠及低級別聯賽,中超俱樂部重金引援、國內球員身價高到離譜的同時,是中甲、中乙俱樂部的艱難求生。在中國足協今年5月公布的三級職業聯賽俱樂部參賽名單中,已經沒了遼足、天海等俱樂部的身影,各級聯賽共16家俱樂部解散或退出。如今前遼足人依然在為討薪奔波,但維權難讓他們至今沒有拿到應得的薪水。
“金元時代”曾給中超俱樂部帶來成績和榮光,但國字號拿不出手的表現、青少年足球培養不樂觀、中小俱樂部面臨的生存問題、職業球員遭遇欠薪維權難等諸多弊病,并沒有因“金元時代”的到來得到改善。如今“金元時代”謝幕,在即將開啟的“小成本時代”中,這些積攢多年的弊病能否得到解決?
就在*嚴限薪令出臺的幾天前,還有兩則新聞受到中國足球界的注意。重慶業余足球甲級聯賽賽場上出現惡劣犯規,引發參賽兩隊大規模沖突;浙江青少年*賽U14級別比賽中,杭州隊小球員對寧波隊小球員惡意飛踹。
中國足球忙著擠掉*聯賽泡沫的同時,也不應忽視青少年足球和基層足球。畢竟,總要有為亂象買單的時候,不是現在,就是未來。
新京報體育評論員 周蕭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