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吳侃)“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華僑華人”座談會23日在北京舉行。20余位*學者圍繞世界變局中的華僑華人生存與發(fā)展問題展開探討。
“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華僑華人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形勢。”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歡表示,全球疫情持續(xù)發(fā)展,海外華僑華人的處境更為艱難,他們面臨著抗擊疫情和反對歧視的雙重壓力,生產經營活動也受到沉重的打擊。
李明歡說,從海外華僑華人發(fā)展的歷程來看,他們一直善于危中尋機,比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華商就曾逆勢擴張,使南歐華商經濟迎來新發(fā)展。“在此次疫情中,各國的華商也不斷轉型升級,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在支持住在國經濟恢復中尋找新的機遇。”
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表示,作為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橋梁紐帶,華僑華人在疫情中突破國家、制度和文化的障礙,推動了生產要素與資源在全球的流動與配置。各國華商通過其國際網絡,在疫情期間對沖了貿易保護主義,創(chuàng)新了國際合作的形式。
談到華商如何在疫情中尋求發(fā)展,龍登高表示,疫情使全球華人經濟面臨著新一輪洗牌,特別是從事貿易、零售、旅游等行業(yè)的中小企業(yè)經營者面臨很大的難題。華商要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對全球營商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主動轉型升級經營業(yè)務,實現長遠的發(fā)展。
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表示,當前國際背景下,反全球化的聲音、逆全球化的政策、去全球化的行動甚囂塵上。作為連接祖(籍)國和住在國的橋梁,華僑華人可以在中國對接全球化的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面向未來,華僑華人應該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陳奕平認為,華僑華人應繼續(xù)參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并在推動中外經濟合作、推動中外文明互鑒、促進中外友好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座談會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主辦,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五邑大學承辦。(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lián)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予以刪除!